紅紗宮燈作為一盞有文化的燈,紙雕宮燈還巧妙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卯撬原理,通過切割紙片形成可以互相卡住的結構,讓產品更便于拆卸安裝和重復使用,折疊起來也更易于攜帶和運輸。可以說是集民間工藝、吉祥寓意和實用性于一身了。
而傳統紅紗宮燈就更為常見,每逢佳節時刻總少不了它的身影——楠竹為骨、杭綢為表,橢圓形的大紅燈籠,象征著紅紅火火、團團圓圓。另外,由于“燈”與“丁”諧音,一些地方認為燈籠寓意人丁興旺,會把紅紗燈作為結婚慶典的裝飾。
傳統非遺遇到現代技術,中國燈籠點亮世界

宮燈雖好看,但傳統的制作工藝卻十分復雜,總共有56道工序。挖竹篾、洗竹竿、鉆座眼兒……樣樣都要靠手工制作。
隨著市場需求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,傳統的宮燈制作工藝也在融入更現代化的生產方式,比如:宮燈支架的材質開始由竹簽變為鋼絲,紙雕宮燈也開始采用激光雕刻機,從純手工制作變為半機械化、流水線式生產,傳統小作坊模式的效率得到了提升:
上一篇:藁城是傳統手工藝品宮燈的故鄉
下一篇:最后一頁